宿州市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新聞發布會

發布人:市財政局(國資委)黨委委員、副局長陳尚業,市財政局預算績效管理科科長周成
參會媒體:拂曉報|宿州市廣播電視臺|人民數字|中安在線|宿州發布
訪談時間:2022年11月30日
發布地點:宿州市新聞發布廳
發布單位:宿州市政府新聞辦
訪談摘要:發布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相關情況
發布會視頻
發布會詳情
會場
主持人: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邀請到宿州市財政局(國資委)黨委委員、副局長陳尚業、宿州市財政局預算績效管理科科長周成向各位介紹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相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參加本次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有:拂曉報、宿州廣播電視臺、人民數字、中安在線、宿州發布,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到來。
首先,請宿州市財政局(國資委)黨委委員、副局長陳尚業發布有關情況。
市財政局(國資委)黨委委員、副局長陳尚業
陳尚業: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
大家下午好!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健全現代預算制度”,這是黨中央立足國情、著眼全局、面向未來的重大部署,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財政預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18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提出“力爭用3—5年時間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自此,安徽省委省政府、宿州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開始系統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預算績效管理決策部署,宿州市財政局于2019年成立預算績效管理科,專職負責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三年來,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不斷擴面提質,并將績效管理實質性嵌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花錢必有效,無效必問責”的績效管理機制不斷完善,為推動財政資金提質增效,促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下面,我就宿州市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推進情況及工作成效進行簡要介紹。
一、堅持統籌推進,筑牢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根基
2020年,市政府成立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為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和財政局長為副組長,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等為成員單位的市級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突出引領作用,強化督導落實。構建起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體”的績效管理“閉環”,圍繞事前績效評估、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績效評價等關鍵環節建立配套制度。打造出財政牽頭組織、預算部門主責實施,多部門聯合推動、分工協作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格局,牢固樹立“大績效”理念。制定了預算績效管理考核體系,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將其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考核范圍,設定考評指標,制定獎懲措施,考核“指揮棒”作用充分發揮。凝聚起績效督導監管的強大工作合力,同市審計局建立了財審協同聯動機制,強化聯合督導,實現信息共享、工作共推、成果共用,2022年,通過財審聯動調減三重一創項目資金2200萬元。組織有多場預算績效管理專題培訓,包括業務知識及實操,培訓對象涵蓋市直部門、縣區(園區),參訓人員超過1000人次,根植“重績效、抓績效、講績效”的濃厚氛圍。
二、打造全過程問效的閉環管理模式
落實事前績效評估,預算安排前精準把關。2022年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共選取市直20家預算單位,涉及申報項目190個、項目資金合計38.07億元。經評審論證后,核減資金19.05億元,核減率49.96%。實施績效目標管理,預算編制中嚴格把關。根據誰申請資金、誰設置目標,落實無目標不預算,實現項目績效目標全覆蓋。完善績效目標指標編制,匯總形成預算績效管理指標體系,涉及共性指標18個類別,451條具體指標,個性指標16個類別,6290條具體指標。開展績效運行監控,預算執行中強化監督。對項目資金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對于預算執行進度慢、預期績效目標難實現的項目,及時進行糾偏。組織績效自評評價,預算執行后跟蹤問效。建立有“單位自評、部門績效評價、財政績效評價”的多層次績效評價體系,開展績效自評和部門績效評價抽查復核,財政重點評價結果反饋整改,真正實現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推進績效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所有市直部門績效目標隨同預算同步公開,自評及績效評價結果隨決算同步公開。2021年起,市財政隨政府預算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并公開29個重大項目績效目標,合計金額26.75億元,隨政府決算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并公開上年度政府預算績效管理情況和重大項目績效評價結果,合計金額56.27億元,主動接受人大監督。
三、積極探索創新,推動財政資金聚力增效
(一)強化事前績效評估,提高預算編制精準度
將事前績效評估同預算評審相結合,前置預算安排監督端。評估過程中,積極發揮專家的智囊智庫作用,堅持績效導向,逐個項目分析論證,從項目立項必要性、投入經濟性、績效目標合理性、實施方案可行性、籌資合規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判。根據政府過緊日子、厲行節約的要求,加強項目整合,優化資金分配,嚴控一般性支出和績效低下支出,保障市級預算項目支出總量只減不增。如2022年預算城市建設及維護類項目申報超20億元,綜合考慮財力情況,在優先保障“三保支出”及其他剛性支出前提下,結合評審意見,預算實際安排總量控制在9億元以內。2023年編制期間,宿州市財政局首批組織對新汴河景區環境保潔、綠化養護等綜合管理項目,城管局直管公廁保潔服務項目、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服務項目進行預算評審暨事前績效評估,評估項目涉及資金3687.74萬元。針對綠化養護提標依據不充分、保潔設備可以繼續使用等情況,核減項目資金1117萬元,核減率30.3%。通過評估,提高了財政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和精準性,使預算編制更加適應財政改革發展新要求新挑戰,預算編制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二)優化評價指標體系,實現財政評價提質擴面
逐年提升財政績效評價資金量和覆蓋面。聚焦產業發展、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開展績效評價,從2020年財政績效評價資金30.42億元,到2022年評價金額提升至58.21億元,評價總額增長91%,評價內容涵蓋單位項目和部門整體,實現項目評價四本預算全覆蓋。2021年,宿州市財政局出臺績效評價文件,明確圍繞“決策、過程、產出、效益”進行績效評價,運用成本效益分析,量化項目成本收益,嚴控資金使用范疇。2022年績效評價中,針對西外環PPP項目及黑臭水體PPP項目,結合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績效管理操作指引文件,細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突出PPP項目產出指標分析,重點分析項目建設期及運營期產出情況,評估項目工程效果,給予運營管理建議,強化評價實效。
(三)積極拓展評價范圍,試點下級政府績效評價
通過探索制定下級政府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績效管理制度,制定共性指標框架,從財政收支績效、財政運行管理、財政運行績效、財政可持續四個維度設置一級指標,并細化形成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對縣區進行綜合評價,將評價開展情況和評價結果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考核掛鉤,將下級政府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上級財政部門安排對下轉移支付的重要依據。2021年在埇橋區、蕭縣開展試點,效果良好;2022年將實現縣區全覆蓋,并試點向鄉鎮延伸。
總體來說,預算績效管理是長期性、系統性、周期性工作,涉及面廣,專業性、技術性強。2023年,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僅僅圍繞健全現代預算制度目標,持續深入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重點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績效結果運用,助力零基預算改革。零基預算是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2023年預算編制起,宿州市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圍繞政府年度重點保障事項清單,重點關注項目資金使用績效,將績效管理實質性嵌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通過事前績效評估,評估項目資金實際需求,按照輕重緩急安排項目。加強項目儲備管理,督促單位做好績效目標填報,加強內容審核,對未納入預算項目庫的項目一律不安排預算。對實施期超過一年的重大政策、項目實行全周期跟蹤問效,完善年度預算安排與人大審查、巡視巡察、審計監督等發現問題及預算執行情況、績效評價結果等掛鉤機制,優先保障績效好的項目,削減取消預算執行率偏低、績效較差、發現問題較多的項目。堅持以零基預算為契機,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提升績效管理水平。
二是完善信息系統建設,加快“一體化”融合。借助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推廣應用,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預算管理全過程,推動績效管理由“軟要求”向“硬約束”轉變。2023年,預算一體化系統在原有的績效目標基礎上,增加了事前績效評估、績效運行監控、績效自評和部門績效評價等模塊,保障了預算績效管理全流程信息化,確保全過程有跡可循。為提升全流程操作規范水平,宿州市結合自身實際,要求新增超過100萬元的項目必須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單位需提供事前績效評估報告,否則項目無法送審,嚴格項目申報要求,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三是進一步創新重點領域績效管理機制。完善涉企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落實《安徽財政涉企項目 資金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管理辦法》(皖績效組〔2021〕2 號), 進一步完善涉企系統功能、優化預警審核流程,加強涉企項目資金數據分析,推動涉企資金投向更精準、兌付更便捷,不斷提升 涉企項目資金績效。深入推進政府性基金預算、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績效管理。完善政府投資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采購、地方政府專項 債券項目等績效管理。加強民生、鄉村振興、基建投資等重點領域績效管理。推動縣區進一步健全完善績效管理制度體系,規范績效管理業務流程,夯實績效管理工作基礎,不斷提升績效管理能力和水平,落實績效管理主體責任,實現預算與績效管理一體化。
主持人:感謝陳局長的情況介紹,下面是記者答問環節,請各位記者在提問時先通報所在的新聞單位。
記者:怎樣理解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中的“全面”二字?
答: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全面”兩個字體現在:
一是構建全方位預算績效管理格局。將政府收支預算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將部門和單位預算收支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將政策和項目全面納入績效管理,構建三個層次的預算績效管理格局,全面提升預算績效管理層級。
二是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鏈條。健全包含事前績效評估、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績效自評評價和結果應用五個環節的預算績效管理鏈條,整體形成預算績效管理閉環體系。
三是完善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預算績效管理橫向覆蓋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縱向覆蓋縣(區)、鄉鎮各級政府資金。此外,在政府投資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債務項目逐步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不斷擴大預算績效管理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記者:當前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中央提出政府要帶頭過“緊日子”,省、市分別印發有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通知,請問預算績效管理對落實以上要求有哪些舉措?
答:感謝您的提問。當前,受疫情等影響,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財政收支矛盾加劇,財政平衡壓力前所未有,在此形勢下,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強化項目資金績效管理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宿州市建立起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全市各級各部門講績效、重績效的氛圍逐步形成,通過對項目資金情況進行全過程跟蹤問效,壓實各部門主體責任,落實“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在預算編制前開展預算評審暨事前績效評估,結合評審意見進行綜合評判,堅持績效導向,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深入推進零基預算改革,打破基數依賴固化格局,用評審評估決定項目“該不該納入預算、納入多少預算”,助力提升預算編制工作質量。在項目申報過程中,關注項目績效,針對部門存在“重投入、輕成本”的情況,我們大力倡樹“成本與效益并重”的理念,將成本管控作為深化預算管理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在重點項目績效目標申報審核中既關注成本更注重項目效益,確保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到實處。在年中開展項目運行監控,對執行進度低,績效目標指標完成情況未達標的要求說明原因,實施整改,對部分無法實現目標的通過調節部門預算等方式收回資金。預算年度結束后,市局對上一年度項目開展財政績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要求部門進行整改,同下一年度預算安排掛鉤。通過將績效同預算管理深度融合,使得預算安排更科學,資金使用更精準,一定程度上緩解財政支出壓力。
主持人:感謝各位記者的提問,謝謝各位領導的情況介紹和互動交流。希望媒體朋友們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平臺,廣泛開展我市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宣傳報道,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